發布日期:2021-12-30      文章點擊率:3358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市)文化和旅游廳(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結合本地實際,在幫扶文化和旅游企業紓困解難、支持企業創新發展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創新舉措,并形成了一批好的經驗做法。
為宣傳典型,鼓舞干勁,進一步激發各地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廣大文化和旅游市場主體加快恢復和創新發展,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對推進紓困政策落實與企業創新發展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內蒙古、吉林、上海、江蘇、浙江、山東、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等11個?。▍^、市)文化和旅游廳(局)予以通報表揚。主要做法如下:
一、推動金融政策落地
(一)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推動貨幣政策工具在文化和旅游領域落實
2020年3月,抓住國家加大貨幣政策工具支持力度為企業紓困的契機,聯合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為文化和旅游企業單獨調配20億元再貸款、20億元再貼現額度,并創設“文旅企業票據再貼現直通車”。2021年,聯合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推出金融支持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的18項政策措施,進一步明確每年單列不少于30億元再貸款和30億元再貼現專用額度。截至2021年8月底,已運用再貸款累計為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企業發放貸款21億元。推進政銀企合作,與12家銀行簽署合作協議,明確未來五年為重點文化和旅游項目提供意向融資安排1200億元,推動成立“吉林省文旅產業投資聯盟”,組織開展常態化“線上金融對接活動”,為文化和旅游企業與金融機構搭建對接合作平臺。構建特色化、差異化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協調各類金融機構研發新型信貸產品7個、定制化融資方案20個,在吉林省小微企業融資申報系統“吉企銀通”上專設“文旅專區”。2021年11月末,吉林省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2.3%。
(二)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綜合運用金融政策加大對文化和旅游企業扶持力度
梳理匯編疫情防控期間國家和地方金融支持政策73項,做好政策宣貫工作,制定《加強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專項政策文件。每年單列不少于50億元再貸款,專項用于支持文化和旅游企業與項目,2021年前10個月運用再貸款單列限額累計為企業發放貸款65.2億元。聯合相關金融部門開展“金融診療助企專項行動”“文旅企業金融輔導攻堅行動”“債券發行雙百攻堅行動”等專項服務活動,惠及全省713家文化和旅游企業,推動金融機構發放貸款14.1億元、發行債券38億元。推進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在文化和旅游領域落實,截至2021年10月末,累計為全省9734家文化和旅游市場主體發放信用貸款24.3億元。推動文化和旅游行業“無貸戶”納入民營和小微企業首貸培植行動,累計培植文化和旅游首貸戶12416個,發放貸款82.7億元。聯合中國銀行山東省分行推出“文旅春天貸”,幫助企業獲得融資9.8億元。與工商銀行山東省分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3年內新增100億元授信額度。2021年三季度末,山東省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貸款余額1749.3億元,比年初增加142.3億元,同比多增113.2億元。
(三)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用好用足普惠金融政策促進文化和旅游企業發展
聯合人民銀行武漢分行等密集出臺《關于用好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中小微文化企業和旅游企業繁榮發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將文化和旅游列為普惠金融優先支持行業。建立普惠金融支持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聯動機制,將金融機構及市州縣政府落實重點任務情況分別納入信貸政策導向評估和湖北省金融信用市州縣評估。實施首貸企業拓展工程,點對點加大小微文化和旅游企業首貸金融服務力度,2021年上半年累計支持1368家小微企業獲得首次貸款9.8億元。2021年5月上線“湖北文旅金融服務平臺”,推出14款普惠金融產品和6款專屬特色金融產品,目前已有41家金融機構、8693家企業入駐平臺,累計發放貸款7.8億元。建立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分險機制,創設“再擔文旅貸”等銀擔合作專項產品,已支持1648家小微文化和旅游企業獲得貸款8.59億元。截至2021年9月底,湖北省文化和旅游行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1.2%,高于平均貸款增速9.9個百分點;累計發放普惠小微貸款10741家、102.5億元,加權平均利率4.81%,低于全部普惠小微貸款平均利率0.3個百分點。
二、創新紓困政策舉措
(四)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建立干部包聯機制為文化和旅游企業解難題辦實事
建立廳領導班子成員包聯重點盟市工作機制,指導和督促各盟市文化和旅游工作。選派廳機關及直屬事業單位副處級以上干部包聯重點旅游景區,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堵點難點問題,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帶動各盟市文化和旅游局建立局領導牽頭、各科室聯動的干部包聯景區工作機制。每季度召開一次交流匯報會總結和部署包聯工作,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工作措施和責任分工,形成工作臺賬,督導支持政策落到實處。在多個盟市召開融資項目對接洽談會,推動文化和旅游企業與銀行達成實際融資貸款金額5.72億元。舉辦旅游行業校企對接會,促成17家院校與旅游企業開展校企合作,為620名畢業生解決了實習崗位。2020年落實減免旅游景區門票補貼專項資金1.4億元;2021年下達各類專項資金逾2.4億元,通過貸款貼息、項目補助等方式,重點支持了一批旅游景區、文化旅游商品實體店、駐場演藝、文化產業園區、旅游基礎設施、重大活動等項目建設運營,幫助文化和旅游企業紓困解難。
(五)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開展助企活動幫扶文化和旅游企業紓困
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印發《服務“萬人助萬企”九項措施》,建立領導包聯、專班服務、督促督辦、考核獎懲等四項機制,成立由廳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萬人助萬企”協調推進小組,設立專項辦公室,實行問題清單和責任清單“雙清單”制度,對接企業實際需求,幫助解決問題困難。聯合有關部門出臺多項財政、金融幫扶政策,整理有關紓困惠企政策措施,制作分發政策告知明白卡,對相關資金申報政策進行宣傳解讀。2021年7月汛情發生后,在全省文化和旅游行業開展“大整修、大排查、大培訓、大練兵”活動,積極爭取省財政資金6.3億元,其中5億元重點用于旅游景區災后修復,1億元支持旅游景區減免門票,3000萬元給予文化和旅游企業貸款貼息。與12家銀行建立戰略合作機制,為文化和旅游企業提供授信額度1680億元,2021年支持314家文旅企業獲得貸款近103億元。協調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將文化和旅游行業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重點支持范圍,2021年推動78個項目進入擬發債項目名單,發債金額近39億元。
(六)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優化服務措施為文化和旅游企業恢復發展保駕護航
制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服務文旅企業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專班,指導文化和旅游企業用好用足紓困政策,協調解決項目申報、審批等問題516個。優化政策咨詢服務,建立政策咨詢專線,落實專人負責,及時解讀政策。優化政務服務,2021年推出9個文化和旅游主題服務事項、10個現場辦結事項,取消19個審批申請材料,精減辦事材料10類,審批時限比法定時限壓減60%以上;實現“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等審批事項“省內通辦”“川渝通辦”。保障文化和旅游企業項目投資建設,把項目推進情況納入各市(州)績效目標考核,聯合省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等部門點對點協調解決項目用地、規劃等問題。2021年1-11月,全省在建文化和旅游重點項目424個,實際完成投資1405.51億元,同比增長4.1%,投資完成率103.3%。聯合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部門積極推進文化和旅游項目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從疫情發生至2021年10月,全省202個文化和旅游項目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64.99億元,其中2021年1-10月,共有127個文化和旅游項目發債154.98億元,數量和規模分別同比增長69%、41%。
三、提供精準政策幫扶
(七)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精準施策幫助文化和旅游企業應對疫情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及時出臺《關于助力文旅企業應對疫情影響加快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幫扶政策,迅速向全省近2000家旅行社暫退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超4億元,調劑安排1億元資金幫助文化和旅游企業等應對疫情影響,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幫扶企業應對疫情突發沖擊。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后,結合各行業企業受疫情影響程度,出臺《關于助力文旅企業應對疫情影響加快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調劑安排省級文化和旅游發展資金8100萬元重點幫扶旅行社、旅游景區、演出場所等,免除江蘇省旅游產業發展基金利息1500萬元。聯合金融機構組成金融服務工作小組,開展“送金融服務進企業”活動,走進企業宣傳介紹金融優惠產品,現場解答企業政策困惑;組織“水韻江蘇·金融賦能”重點文化和旅游項目集中簽約,261個項目總簽約授信額達622.2億元。全面梳理國家和省出臺的適用文化和旅游企業的支持政策,形成“政策工具包”,以多種形式推送給企業。建立政策落實領辦督辦機制,把支持政策細化實化為具體項目推進落實,聯合駐廳紀檢監察組開展專項監督,督促各地把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八)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創新服務方式增強文化和旅游企業政策獲得感
實施“重慶文旅數字賦能幫扶行動”,對接知名互聯網平臺,免費為503家文化和旅游企業配備“云商城”“云客服”“云直播”“云發布”等工具,支持企業“上線”“上云”拓寬營銷渠道。先后組建三個政策宣講小分隊,深入全市34個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92個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開展政策專題宣講,推動各區縣推出惠企政策包并派出宣講小組,組織召開惠企政策宣講會40場,提供“一對一”政策咨詢服務300余次。聯合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重慶市金融機構支持文旅企業復工復產信貸政策和產品匯編》,組織10余家銀行深入園區、企業宣講金融支持政策,召開銀企對接專題座談會5場,舉辦企業融資政策宣講會20余場。聯合市財政局等部門延長小微文化和旅游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和信用貸款等支持措施期限,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共為3764戶住宿餐飲業、文體娛樂業市場主體辦理延期還本付息81.73億元,市、區(縣)兩級財政共為123家企業落實貸款貼息1031.7萬元。
(九)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以資金紓困和激活市場為抓手助力文化和旅游企業穩經營促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聯合省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印發支持文化和旅游企業應對疫情恢復發展的意見和促進旅游消費八條措施,及時退還旅行社服務質量保證金1.37億元,并給予專職導游崗位困難補助、旅行社紓困補貼和宣傳促銷補助831.1萬元。協調保險經紀公司減免旅行社保險費用,協調行業協會免除導游會費,聯合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設立50億元專項信貸額度。2021年,籌措資金1299.6萬元對外語專職導游、入境游旅行社、旅游演藝節目、相關旅游景區和星級旅游飯店等給予幫扶補貼。組織各市文化和旅游局開展政策宣講35場,走訪企業了解和協調解決發展面臨的困難問題。助力企業應對疫情不利影響積極開拓市場,舉辦陜西—京津冀投融資對接懇談會、陜西—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旅游推介會、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等,組織百余家文化和旅游企業參加國內重點文化和旅游展會活動進行項目推介和展示展銷產品,在主要客源地積極開展宣傳推廣活動。深挖本地游市場潛力,舉辦“冬游陜西·文旅惠民季”活動,大力推動“陜西人游陜西”,支持企業針對省內居民開發短程旅游產品,向市民發放文化和旅游消費券(卡)。
四、支持企業創新發展
(十)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堅持供需兩端發力激發旅游企業創新發展活力
聯合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總工會等9部門印發《關于支持上海旅游業提質增能的若干措施》,集成金融、財政、教育、培訓、社保、稅收等一攬子政策措施,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創新高品質供給、拓展新消費市場,增強旅游企業發展韌性。將推動數字化轉型、培育紅色旅游和城市微旅游等納入市級旅游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方向,2021年新增支持資金1825萬元。支持數字化轉型,啟動建設“上海數字文旅中心”,拓展數字化應用場景,建成775家數字酒店,加快推進數字景區建設,積極發展在線旅游服務。挖掘本地游市場潛力,支持旅游企業創新本地游、微旅游等產品和服務,聯合市總工會開展職工“愛上海、游上?!被顒?,動員全市各級工會組織職工開展春秋游活動超過40萬人次。推出“樂嗨上?!奔偃瘴幕吐糜蜗盗兄黝}活動,2021年上海旅游節突出“建筑可閱讀、城市微旅行”文化主題,接待市民游客2642萬人次,拉動消費360億元。加強跨周期布局,以重大項目帶動文化和旅游企業向品質化、數字化、融合化轉型,舉辦首屆上海旅游投資促進大會,集中啟動兩個“1000億”重大旅游投資項目和招商項目,線上線下“雙線”服務招商。
(十一)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實施專項計劃支持文化和旅游企業提升發展水平
聯合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實施文化和旅游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推進數字賦能、創新創業、品牌培育、融合提升、金融支持等五大服務工程,構建創新型文化和旅游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目前已有655家企業納入培育庫。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統籌推進工作機制和領導聯系培育企業制度,對接“浙江省經濟運行監測分析數字化平臺”,對納入梯度培育計劃的重點企業給予分類指導、精準服務、定期評價和動態跟蹤,推動各項扶持政策和紓困政策落地實施。聯合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5部門實施旅游業“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動計劃,對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目的地、旅游接待場所等進行改造提升。對微改造項目進行線上全周期監管,每年落實1000畝建設用地指標用于獎勵“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先進單位,聯合浙江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設立總額度1000億元的“微改易貸”支持微改造、精提升項目。建立駐企服務員機制,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我為企業解難題、我為基層減負擔”專題實踐活動1646次,派出駐企人員4813人次,駐企7726家,走訪企業29537家,指導企業用好用足各項紓困支持政策,解決問題3868個。
(來源:文旅之聲微信公眾號)